
对于初学者来说,瑜伽的体式千奇百怪,而对于未知姿势的追求和不安,让每一个初学者都不自觉地去频繁的看老师。看方向、看幅度、看所有可以看到和不能看到的东西,仿佛只有“看”,才能让我们放下心来,继续每一步的练习。生涩的模仿中,更大的挫折来了——老师好柔软好标准,周围的伽友好轻松好自如,唯有镜子里的自己是那么的僵硬、失控和不稳定。那感觉正如读书时老师公布成绩,自己偏偏落后……于是焦虑、攀比、疑惑之心油然而生。
其实刚开始上瑜伽教练班,真的不用太着急。
如果是一个动态的瑜伽动作,可以按照动作顺序来讲。一般可以从自己边做边讲开始。千万不要去背体式的动作和益处,对你的教学不会有太大的帮助,而是用描述的方法,即谈感受:自己边做边讲,身体的哪个部分开始动,就从这里开始讲,比如做猫伸展式:吸气,抬头,伸展脊柱向上,扩展胸腔;呼气,低头弓背,胸骨向上推,打开背部。先从自己边讲边做开始,讲自己身体的感受,慢慢的有经验了,就可以自己脱离开,按照学生的节奏和感受来讲。
对于一般的瑜伽练习者来说,每个体式讲解的要点千万不要太多,最好不要超过5个,3个为宜。体式的讲解要有重点,专而不杂,否则,学生口里听到的只是老师的话语,身体却没有办法跟随,适宜的几个要点,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专注,并跟随着老师的讲解继续前进,把更多的要点留在之后,学生会更愿意继续跟你学习的。